- 杜敏;郭红强;王嘉歌;黄宝杰;闫建成;贠玉平;
延长油田X区块低渗油藏经过了10年注水开发,目前处于中含水阶段。为了保证研究区能够稳产,通过地质、井网、注水等方面对X区块油井见水见效特征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见效油井占比达66.3%,油井见效和见水情况整体较好,整体上注水有效驱替已经建立。油井不见效的原因有注采不对应、水淹水窜及无法建立有效的驱替压力系统。见水类型可分为孔隙型见水、裂缝型见水和孔隙裂缝型见水三类。方位和井距不是影响油井见水的主要因素,注水强度偏大、裂缝及高渗层是影响油井见水的主要原因。不见效油井的研究结果对X区块低渗油藏注水高效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4年06期 v.26;No.129 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77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高婧;李聪;
低速非达西流是流体在致密砂岩中渗流时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一般常用启动压力梯度进行表征。为了准确获得南堡陆地岩芯的启动压力梯度,开展了4块岩芯的气水两相启动压力梯度实验,结果发现,气体的渗流速度与压力梯度之间表现出低速非线性渗流特征。通过绘制气体有效渗透率与平均压力倒数、气体流速与压力平方差之间的关系图,计算出启动压力梯度。同时建立4块岩芯对应的数值模型,分别模拟考虑毛管压力与不考虑毛管压力情况下的岩芯启动压力梯度。对比分析发现,实验计算的启动压力梯度大于模拟的启动压力梯度,考虑毛管压力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远大于不考虑毛管压力得到的启动压力梯度,由此表明,毛管压力是引起启动压力梯度的最主要原因。
2024年06期 v.26;No.129 13-1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尹彦君;段宝江;张中尧;蔡振华;冯毅;
煤层气采收率的预测方法主要有:类比法、解吸法、气含量降低估算法、等温吸附曲线法以及气藏数值模拟法等,其中前四种方法考虑的因素较少,可靠性较低,而第五种方法综合考虑了多种因素,预测结果可靠,但过程比较复杂,所需时间较长。图版法以渗透率和井距作为影响煤层气采收率的重点因素,并综合考虑其它因素,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建立简化模型,研究渗透率、井距与煤层气采收率的关系并建立了图版,同时应用含气饱和度和等温吸附曲线特征系数对采收率进行校正。该方法可以比较快速地确定煤层气采收率,并在临兴东区块进行了应用,效果较好。
2024年06期 v.26;No.129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7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孙恩慧;郭敬民;杨东东;马佳国;杨威;
C油田为典型的强底水油藏,采用单砂体水平井开发。由于底水能力强,导致油井含水上升快,油藏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底水锥进,如何通过生产动态识别水平井见水位置对指导生产工作具有实际意义。提出了一种新的见水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评价方法,借助MATLAB编程根据底水油藏水平井生产动态辅助识别见水模式,并通过数值模拟软件对不同条件下见水模式评价方法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与验证,对底水油藏控水稳油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4年06期 v.26;No.129 22-2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6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亮;曼茂立;高亚男;
为了设计一款具有优良抗撞击性能的汽车车架,基于铁甲虫壳体结构进行了研究,并设计了基于铁甲虫的抗撞击仿生车架,利用Ansys Workbench软件对铁甲虫身体截面和仿生车架进行了静力学和碰撞分析。研究表明:铁甲虫壳体的身体截面在载荷作用下应力分布均匀,仿生车架较传统车架应力集中大幅度降低,最大176 MPa,受到冲击载荷时,仿生车架吸收的能量是传统车架的两倍,吸能作用明显。
2024年06期 v.26;No.129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谢昆;尹彦君;姜康;
针对裂缝型油藏冻胶体系调剖模拟表征评价难的问题,结合渗流理论、室内实验及工艺方法,以eclipse油藏数值模拟软件的聚合物驱油模块为平台,建立了冻胶体系成胶反应流体增粘改善水油流度比特性的调剖模拟表征方法,建立了体系对储层影响及体系对生产影响的措施评价方法,并将以上方法应用于海上某高含水期潜山油藏,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快速等效实现调剖体系改善水油流度比、降低裂缝水驱能力特征的模拟,模拟结果与措施预期效果具备较高的一致性。
2024年06期 v.26;No.129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3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唐泽瀛;
随着大牛地气田气井压力降低,气田分步实施了首站集中增压和单站增压,气田整体进入了低压生产阶段。气田在新建产能过程中出现了新老井压力无法有效匹配、部分集气站无剩余接口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集输系统的适应性需进一步提高,在大牛地气田原单井高压进站工艺的基础上,优化出了“高压集气”+“井下节流、就近串接、低压进站、混输增压”的混合集气模式,满足了大牛地单站增压期集气需求,同时大幅降低了单井管线投资,提高气田生产效益。
2024年06期 v.26;No.129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陈利锴;冯国胜;田丰旭;李钊;
为评估房车车身的疲劳寿命,首先通过Hyper Mesh与ANSYS Workbench建立某型号房车的有限元模型,利用惯性释放法对车身进行静态单位力响应分析,然后通过ADAMS/Car建立整车多体动力学模型,进行整车各级路面仿真,获取悬架与车身连接处的时域载荷谱。最后通过Ncode输入获得的载荷谱时间序列进行车身疲劳寿命分析,试验结果验证了仿真分析结果的有效性。
2024年06期 v.26;No.129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65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张斌;
为了解决高速铁路隧道建设过程中出现的“超挖”、“欠挖”等问题,以某隧道工程地质条件的特征为基础,首先对其重点与难点技术进行了分析,根据围岩级别划分了工区,提出了与之对应的隧道施工技术,包括洞口工程、隧道衬砌、施工排水、隧道支护,并通过深入分析与研究,在隧道施工过程中,以实际的施工效果为依据,对有关的参数展开了动态调节,在隧道的施工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2024年06期 v.26;No.129 47-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9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王通;马增华;赵云龙;刘明凯;勾字文;戴金明;张国栋;
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和定转子摩擦生热能够大幅增加定子衬套温度,长期工作会导致烧泵现象。为了明确螺杆泵定子温度场分布规律,基于双热源模型,对不同条件下的螺杆泵定子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定子衬套外径、偏心距、橡胶弹性模量以及导热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螺杆泵工作时,定子衬套温度远高于泵内举升流体温度,并且受定子衬套几何形状影响,其温度呈集中分布,使得厚壁处温升最高。定子衬套温升依赖于其厚度,随着厚度增加,定子衬套滞后生热增加,而螺杆泵几何尺寸的变化通过改变定子衬套厚度能够有效改善定子衬套生热现象。此外,橡胶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决定了定子衬套变形过程中能量的耗散、存储和扩散,随着弹性模量和导热系数增加,定子衬套温升降低。总之,螺杆泵定子衬套增温受其结构和性质影响,在进行螺杆泵研发设计时,在保证其举升效能的前提下,应合理优化定子衬套结构参数和橡胶选型。
2024年06期 v.26;No.129 54-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