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技术应用

  • 大牛地气田大70井区沉积特征研究

    冉辉;

    为精细刻画大牛地气田大70井区不同类型砂体的沉积特征及平面分布规律,通过15口取心井的系统岩心观察描述和岩样分析测试,利用钻井、测井、录井资料,开展密井网单井沉积储层特征分析,明确了大70井区主要沉积砂体的岩性特征和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大70井区主要发育岩屑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太原组发育石英砂岩;主要目的层沉积相包含3类大相和11类微相,其中,心滩、河道、分流河道和障壁砂坝为有利沉积微相,是下一步的勘探开发评价目标。

    2023年02期 v.25;No.119 1-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1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渤海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及预测

    赵汉卿;李卓;郭诚;张立安;刘超;

    渤海A油田位于渤海湾盆地渤南低凸起潜山带中部,为古潜山裂缝油田,裂缝的发育特征及预测对油田开发意义重大。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倾角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了A油田潜山裂缝发育特征。分析表明其储层主要为碳酸盐岩沉积,裂缝明显存在多期作用,裂缝基本上沿北东和北西两个方向展布,这与渤海湾盆地应力场变化相吻合;裂缝多为高角度裂缝,裂缝角度多在45°以上(寒武系凤山组裂缝甚至超过了80°);应用地震资料,以地震属性和反演方法相结合,对A油田下古生界裂缝发育带进行半定量化预测。A油田下古生界上油层组裂缝较为发育,平面上主要发育在油田中南部,下油层组裂缝发育较弱,这为油田后期综合调整指明了方向,也为同类油田的裂缝预测提供思路。

    2023年02期 v.25;No.119 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5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精细注水在渤海某油田J区的应用研究

    王静;杨彬;

    渤海某油田J区为渤海湾典型的湖相三角洲稠油油田,主力开发层系为东营组下段的Ⅰ和Ⅱ油组,纵向上可细分为8个小层,平均地层原油黏度为291 mPa·s。在纵向上、横向上存在多个油气水系统。常规注水开采影响整体水驱油的效果,各种矛盾在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后更加突出。为实现油田高效开发,减小层间矛盾影响,对注水井实施分段防砂,并根据油井每月的产液量,利用KH法劈分到各小层,计算出对应层段的配注量,实现了对区块单井和单层理论上的分层配注。精细注水改变了油田开发指标,控制了油田含水上升,减缓了油田自然递减,使区块连续3年自然递减为零,取得了较好的降水增油效果,为相似油田的开发提供了经验。

    2023年02期 v.25;No.119 1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压力波动的周期注水效果评价方法及应用

    范乐宾;祁成祥;陈朝辉;谢昆;李德鹏;

    目标区块属于典型的碳酸盐岩油藏,在注水开发过程中尝试运用周期注水技术改善生产井含水率上升快、注入水利用率低等问题。为评价周期注水实施效果,并对周期注水进行优化,基于周期注水原理,建立了平面上周期注水压力波动方程,形成了压力波动的评价方法,并运用这项压力波动评价方法对周期注水实施效果进行评价。运用该方法诊断周期注水井组在实施过程中效果“时好时差”的现象,进一步形成了实践性强的周期注水实时监控与优化调整技术。在目标区块现场运用,取得了较好的稳油控水效果,周期注水技术在区块实现了推广应用。并且该方法还适用于其他多种类型油藏,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2023年02期 v.25;No.119 17-2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3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稠油区块多元驱油开发模式研究与试验

    付强;

    C13块为普通稠油块状油藏,历经多年注水开发,受出砂、井况等问题影响,开发效果较差,整体处于“双低”开发状态。开展精细地质体刻画,重新落实区块构造及剩余油分布情况,为后续的开发调整提供了物质基础。根据南北区域不同的地质条件,分区分方式制定调整策略,北部油品性质较差,重构井网后按照蒸汽吞吐配合注水补能的开发方式进行调整;南部区域立足注水开发,利用深部调驱改善纵向动用状况。试验井组增油效果显著,下步可扩大实施规模。调整后,预计区块最终采收率可达到19.1%,较标定采收率提高6.1%,开发效果得到有效改善,为同类型油藏提供有力借鉴。

    2023年02期 v.25;No.119 23-2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4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延长油田YZZ油区长6油藏调整治理研究

    白惠文;李海峰;刘洁;宜海友;高良;高彦斌;

    针对延长油田YZZ油区存在的平面产液结构不均衡,纵向上水驱动用程度低等问题,首先在平面上通过细分注水单元、差异化注水,均衡补充地层能量;然后在剖面上对不吸水或压高注不进的注水井实施措施增注,有效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再对地层能量得到恢复的区域,进行油井重复压裂,提高单井产能。矿场应用结果表明:运用该方法可改善注水开发效果,降低自然递减率,达到了稳产增产的目标,为低渗透长6油藏注水开发提供宝贵经验。

    2023年02期 v.25;No.119 29-3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6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南堡2号潜山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研究

    王英彪;贾胜利;

    为了提高南堡2号潜山高含水油藏采收率,在剩余油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探索2号潜山注氮气提高采收率合理注入方式和注入参数。研究显示:南堡2号潜山注氮气能有效降低地层油黏度和密度,改善地层油流动性;氮气对地层油膨胀能力有限;合理注入方式为气水交替驱,合理注入参数为气水比1∶1。矿场实验揭示,当出现气窜迹象时,采用多段塞小剂量气水交替注入可有效防止气窜,是提高南堡2号潜山油藏采收率的有效方式。目前,通过实施注氮气,NP23-P2013井组累计增油3 200 t,投入产出比1∶3.6。

    2023年02期 v.25;No.119 34-38+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东北X油田P油层水驱油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朱晓斌;赵孟孟;李江飞;韩建伟;徐康泰;冯学洋;

    东北X油田P油层是低水位期的河流三角洲沉积,非均质性强,属于低孔低渗油层。经多年注水开发,目前已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经过长期水洗,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非均质性较开发初期更加严重,开采难度逐渐增加。利用油田现有资料和储层岩心,通过样本聚类分析及岩心驱替实验,对储层物性特征分布、水驱油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进行了研究,让油田的开发研究人员能够从整体的角度出发,把握该油层可动剩余油的储备情况,为后续开发方案设计、井网调整和部署加密井提供了科学依据。

    2023年02期 v.25;No.119 39-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高温低固相钻井液在桩古斜411井的应用

    李秀灵;赵怀珍;蓝强;李琼;

    桩古斜411井是胜利桩西潜山油藏的一口探井,该区块为高温低压油藏,前期使用的低密度低固相钻井液高温稳定性差,在钻井过程中,易出现流变性调控难、电测遇阻及储层污染严重等难题。针对该区域的地质特征和钻井要求,研发出抗高温低固相钻井液,并进行室内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形成的钻井液抗温≥200℃,具有黏度低、切力高、稳定性强等优点,同时体系封堵性能强,滤失量小,能最大程度地减少钻井液固相颗粒和滤液进入储层,滤液表面张力≤26 mN/m,水锁损害小,渗透率恢复值≥90%。现场应用表明,桩古斜411井施工过程中没有出现严重的复杂情况,电测一次成功率均达到100%。平均机械钻速为9.86 m/h,钻井周期提前7.75 d,有效减少了钻井液对储层的浸泡时间,体系油气层保护效果显著,试油时产油量为34 m~3/d,产气量超出9 900 m~3/d,增产效果明显。

    2023年02期 v.25;No.119 4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重结晶实验装置的改进

    孙艳文;陈震;黄振宇;张沛然;张艳杰;

    针对有机化学实验教材中重结晶实验存在过滤速度慢、重结晶收率低、实验连续性差的缺陷,且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提出改进方案。改进后的实验装置集溶解、热过滤、重结晶三种实验操作于一体,主要由球形冷凝管、圆底烧瓶、热过滤漏斗三部分组成,通过热水循环泵对热过滤漏斗进行控温。实践表明,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具有溶解-热过滤-重结晶操作一体化,热过滤速度快,重结晶收率高,溶剂可重复利用、安全可靠的优点。

    2023年02期 v.25;No.119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1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料斗集沙过程与主要参数的离散元仿真研究

    郝腾达;高占凤;郑明军;吴文江;

    为了探究料斗与沙粒作用特性及转速、斗张角和除沙深度等主要参数对集沙量的影响,借助离散元法,在EDEM软件中创建料斗—沙粒的离散元模型,对料斗集沙过程沙粒的运动特性进行仿真分析,阐述了料斗除沙过程的形成机理,为料斗强度提供了校核依据,并使用单一因素法对料斗的主要集沙参数进行探究。仿真结果表明料斗转速、斗张角和除沙深度对料斗集沙量有明显影响。当料斗转速为25 r/min、斗张角120°和除沙深度110 mm时,料斗集沙量达到最大。研究结果对提高料斗的除沙效率具有实际意义,为后续集沙装置优化设计提供一定参考基础。

    2023年02期 v.25;No.119 57-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2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基于二氰基异佛尔酮近红外荧光染料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李秋婷;

    合成了一例基于二氰基异佛尔酮的近红外荧光染料,通过核磁共振氢谱以及高分辨质谱验证了其结构。研究了其在不同溶剂中的光谱性质,结果表明该染料最大发射波长达644 nm(DMSO溶剂中)并具有大的斯托克斯位移。

    2023年02期 v.25;No.119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对接工业生产全流程教学方法:以《电气控制技术实训》为例

    白杨;

    为培养适应高新技术产业的高技术电气控制综合人才,电气控制教学团队在设备研发和教学方法做出创新,根据学生未来工作岗位确立教学目标,自主研发实训教学设备,利用实际工程电气元件,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工程项目操作能力,课程学习完全按照实际工程任务的操作步骤开展,推出对接工业生产全流程的教学方法,根据工业生产实际流程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因材施教,分层训练,致力于实现人人可成才的目标。对接工业的教学改革解决了“学与用”两层皮的难题,为学生从事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安装调试类工作提供了基础。

    2023年02期 v.25;No.119 66-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1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应用型本科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探索:以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为例

    刘坤;辛艳萍;李洪言;杨光辉;林名桢;

    适应油气储运行业发展需求,分析了当前应用型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标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一流专业”建设要求和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通过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打造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推进信息化教学改革、创建深度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等对应用型高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并提出了下一步油气储运专业建设思路和规划。

    2023年02期 v.25;No.119 72-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3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理论探索

    张红锋;

    基于协同理论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开展是推动高校实际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举措,对于学生高等数学理论知识的丰富与思政水平的提升具有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这一理念的理解存在偏差,部分高校高等数学课程以及思政因素结合不充分,导致高校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质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对学生高等数学知识的掌握以及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造成阻碍。所以,高校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模式,优化高等数学课程思政评价机制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23年02期 v.25;No.119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程思政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探索与实践

    贾为华;

    体育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在目标、功能、资源等方面同向同行。高校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大学生高尚的体育精神。当前的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存在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解不到位、缺少价值引导、体育教师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对此,高校要积极开展转变教师育人认知、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加强体育师资建设、完善体育课程评价的探索,加快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创新,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更上一层楼。

    2023年02期 v.25;No.119 82-85+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提升企业师傅职业能力助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麻东升;常京龙;吝永红;

    现代学徒制旨在深化校企合作、加快产教融合,以技术技能培育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企业师傅的职业能力是学校和企业关注的焦点,也是实现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因素。选取三家企业中的107名企业师傅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方法,探究提升企业师傅技术技能、质量意识、组织协调、自主创新等四方面能力和素质对现代学徒制的推动作用。通过数据的呈现与分析,提出机械制造业企业师傅的职业能力培养策略,包括提升企业师傅的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师傅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企业师傅的学习创新;加强企业师傅的产品质量意识,以期为企业师傅职业能力生成提供借鉴与思考,促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工作达到预期目标。

    2023年02期 v.25;No.119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0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社科园地

  • 承德市乡村振兴的职业教育人才供给策略研究

    刘俐宏;

    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人才供给问题进行了研究分析,对承德市乡村振兴发展和职业教育现状进行了调查,从落实乡村振兴国家战略、发挥职业教育功能、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提升承德农村人才质量出发,提出专业设置、科技服务、职业培训、招生就业、文化传承等5个方面的职业教育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供给的对策,提出发挥政府、部门、院校、企业各自作用,建立起“政府统筹、部门联动、院校参与、农民主体”的乡村振兴人才供给的有效机制,实现人才振兴、乡村振兴的目标。

    2023年02期 v.25;No.119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6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