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钮学民;李海涛;张洪;
波阻抗反演技术可以提高储层描述的精度。为解决由于某些地区受速度重叠影响,储层与非储层在波阻抗反演数据体上难于区分出来的问题,利用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岩性反演技术则可以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加入波阻抗岩性统计信息和测井岩性解释结果直接反演出岩性剖面,因而可以解决波阻抗重叠问题,达到储层反演和描述的目的。在三角洲发育的N871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实际反演处理和储层描述以及后续钻井验证,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2022年02期 v.24;No.113 1-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1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徐瑞;史飞;
子长油田坪庄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目前已完钻下组合探井5口,长9油层均有油气显示,但常规压裂试油效果差。通过区域地质研究、储层认识,分析认为该区长9属于典型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引用体积压裂储层改造技术,取得了良好的试油效果,为下一步勘探提供新的思路。
2022年02期 v.24;No.113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4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福平;辛会翠;
解决山体滑坡问题确定滑动面的工程手段一般是钻探直接揭露,但是有时受场地条件、成本预算等因素的限制,存在对滑动面难以全面揭露的问题,为解决该问题,本次勘察工作利用高密度电法对某山体滑波滑动面进行划分。高密度电法是电法勘探的一种,利用密集的电极和多次覆盖采集大量有效视电阻率数据,通过数据处理形成二维及拟三维视电阻率测深成果,并推断滑坡体埋深及滑动面位置。通过钻探验证表明,反演模型对滑动面确定以及覆盖层厚度的划分有着较好的应用效果,为高密度电法在地质灾害勘查中的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2年02期 v.24;No.113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艳;季彦姝;王呈呈;丛鹏;
为解决哈萨克斯坦NB油田白垩系油藏油层纵向发育层数多、单层厚度薄、油水界面复杂,受沉积微相控制作用明显,给注采井网设计带来难度的问题,对研究区沉积微相进行系统研究。明确了沉积微相类型及特征,建立了相应的测井相、地震相识别模型,结合典型单井相特征分析,对研究区白垩系沉积微相分布进行精细预测。利用测井资料、地震属性分析,对有利储集砂体进行了预测,明确了有利储集相带类型及分布特征。为优化注采井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同时也有力指导了NB油田的滚动井位部署。
2022年02期 v.24;No.113 15-20+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0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兰;陈德飞;刘敏;于志楠;王鹏;苏州;吴红军;刘己全;
哈得逊油田整体以水平井开发为主,水平井井数占比83%,综合含水85.3%,大部分水平井已进入高含水阶段,稳油控水难度越来越大。以H27井为例,在分析含水上升规律、剩余油潜力、饱和度、产液剖面监测等资料对出水层段预测及控水效果评价等油藏研究的基础上,首次采用AICD调流控水工艺技术进行合理分段调控后,综合含水下降了40%,取得了良好的增油降水效果。H27井控水的成功,对哈得逊油田老井后期高含水油井控水,提供了良好的借鉴意义。
2022年02期 v.24;No.113 21-24+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9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涛;黄磊;卢美月;孙藏军;周立业;
对比陆地油田,海上油田生产井数少、井控储量高,导致剩余油既有共同性,也有复杂性和差异性。同时它区别于陆地油田的持续性调整,导致高度分散程度存在明显差别。因此,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相关研究。经过海上油田开发特点、各个开发阶段、油藏渗流过程的研究,提出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主要有三类,即整体富集型剩余油、局部富集型剩余油、整体分散型剩余油。在全面分析各类剩余油富集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不同的动用策略,主要包括重构新井网、调整现井网等措施。调整不同挖潜措施的占比,完成剩余油富集差异下的挖潜策略。通过油田开发特点、地下油藏渗流的宏观研究与具体挖潜措施结合,明确特高含水期海上油田的系统性工作,对油田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2022年02期 v.24;No.113 25-30+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7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瞿朝朝;刘斌;张静;刘玉娟;王立垒;
为解决海上不同组合外边界下多层稠油油藏定向采油井热采渗流方面缺乏研究的问题,基于渗流力学、数学物理等方法,建立考虑不同组合外边界影响的多层稠油油藏定向采油井热采双区复合试井模型,运用有限差分算法得到各层井底压力的瞬时解,并绘制井底压力双对数曲线。研究表明:双对数曲线呈现6个典型渗流阶段。其中,内区拟径向流段是内区流体加热后流体性质改善的反映,该段结束时刻对应波及距离为加热前缘。外区稠油黏度越大,内外区过渡段“抬升”幅度越大,外区拟径向流阶段在纵坐标上对应的值越大。内外区拟径向流段体现了内区加热流体与外区稠油流体的复合特征。导数曲线后期是多层合采井不同组合边界的特征反映。研究成果为海上多层稠油油藏定向采油井热采的试井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2022年02期 v.24;No.113 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5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沈群;
针对辽河油田杜229块兴隆台油藏实施的20个蒸汽驱井组,部分井组进入蒸汽驱开发后期,出现蒸汽突破现象严重、油层纵向动用不均、平面上受效程度不同导致井组生产效果变差的问题,为进一步提高井组开发效果,利用数值模拟及动态监测手段精细描述蒸汽腔发育形态,开展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创新提出四项技术对策改善井组开发效果,一是引入SUBCOOL指导动态调控防止蒸汽突破;二是实施分层汽驱提高油层纵向动用程度;三是实施热水驱提高层内动用程度;四是降低操作压力,提高蒸汽腔平面上的波及体积。通过上述方法的实施,井组综合递减率由18.4%降至2.4%,井组实现持续稳产,油汽比由0.15提高到0.20,提高开发效果,保证了杜229块油藏汽驱开发的经济性。该研究对改善同类油藏蒸汽驱开发效果及经济性提供了技术参考。
2022年02期 v.24;No.113 37-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0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二丁;赵红香;张海青;邱春阳;
为了满足页岩地层微纳米孔隙裂缝封堵的技术需求,研制了合成基钻井液用纳米材料LNS。借助粒径分析、透射电镜等实验表征纳米材料LNS的微观形貌特征,讨论了LNS对合成基钻井液流变性及滤失性的影响。微孔滤膜封堵实验表明,LNS能够有效封堵微纳米级孔缝,高温高压滤失量降低53.3%,明显减少滤液侵入地层。并利用合成基钻井液封堵前后对岩石强度的影响实验,得出合成基钻井液添加纳米封堵剂后岩石强度可提高25%。
2022年02期 v.24;No.113 42-46+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谢鑫;丁少华;付成林;窦正道;金晶;
目前在现场,通常使用摩阻值或观察大钩载荷曲线是否有突变点,判断井下是否正常,但是摩阻取值和突变量没有定量评价标准。计算表明,井况正常时,下井钻具增加,摩阻增加;井斜增大,导致摩阻增加;更换钻具组合,大钩载荷曲线会发生突变,由此判断井下情况,会导致误差。本文提出使用摩擦系数客观定量评价井下情况,该方法可以消除钻具组合、井斜方位、井深、密度等参数变化的影响。
2022年02期 v.24;No.113 47-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5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宋晓明;
波纹板填料气液分离器的分离性能受到波纹板结构参数及安装制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波纹板内部流体流动的复杂性,严重限制了其进一步的推广应用。以波纹板填料为研究对象,应用fluent对其流场特性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对其分离性能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波纹板对气相介质中液滴的去除作用明显,气液分离效果较好、压力损失较小。研究结果可为波纹板填料气液分离技术性能优化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和方向指导。
2022年02期 v.24;No.113 5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尚然;
如今大量电力设备的使用对电网的电能质量给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力系统内,高压、远距离输电线路的发展也加重了线路的无功损耗。针对某变电站设计了一套TCR+TSC型静止无功补偿器补偿方案,并使用MATLAB/SIMULINK软件建模仿真,验证方案的可行性。
2022年02期 v.24;No.113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