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朝芳;杨政;任洪超;李瑞卿;
为了研究兰坪盆地与思茅盆地之间隆起的南北向至北北西向构造带即"中轴构造带"的地质特征及构造变形序列特征,在1∶5万勐烈、上把边等5幅区域地质调查中,通过地质填图工作及综合研究对比等工作,对调查区内中轴构造带的表现形式、物质组成、地质特征及其与成矿的联系作了系统研究,认识到中轴构造带主要由德化断裂带、宁洱断裂带及磨黑断裂等组成。该构造带具有延伸稳定、切割深及多期活动等特征,其中德化断裂带和宁洱断裂表现为背冲式逆冲断层,磨黑断裂则是为正断层组合形成拗陷盆地,控制了古新世勐野井组的沉积,同时中轴构造带也是调查区内内生中低温热液型金属矿产的控矿和导矿构造。
2021年03期 v.23;No.10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3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金祥哲;吴保玉;陈怀兵;
研究了靖边气田安靖区块GX排气井井筒堵塞机理,研发了新型解堵剂,并在现场试验获得良好的增气效果。对样本井采出水样进行了化学组分分析,通过专门方法或软件,预测了水样的结垢和腐蚀性能,得出现场水样具有严重的CaCO_3结垢趋势和对管串腐蚀特性,并且其程度都随井深而增加。对现场堵塞物样品通过化学、XRD、红外等分析手段,得出约占80%的无机组分是地层出水结垢和腐蚀所致;约占20%的有机组分来自于入井药剂的残留物或反应衍生物。最后借助金相显微镜、微观3D形貌、EDS等分析测试,开展了腐蚀和结垢模拟实验,进一步证明井筒发生堵塞是由腐蚀、结垢、有机衍生物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此研发了新型解堵剂FFS-01和FFS-02,在现场试验2口井,试验井解堵后投产3个月累积实现增气130×10~4m~3。
2021年03期 v.23;No.108 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付强;查玉强;薛国庆;徐英琪;万小进;
为解决南海西部W油田采油井结垢问题,在结垢机理及危害认识基础上,结合历年结垢采油井治理措施效果和油井高含水的现状,从油藏角度提出RPD(RPM测井、补射孔、除防垢)综合治理技术,实现释放产能、控水稳油、暂缓结垢三重治理效果。W油田共计在两口井应用了RPD治理措施,平均单井有效期809 d,为历史措施平均值631%,平均单井累计增油量3.11×104m3,为历史措施平均值507%。该方法对海上及陆地油田结垢油井的治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21年03期 v.23;No.108 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4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斌;瞿朝朝;周海燕;岳宝林;张伟;
针对海上油田开发受平台寿命、空间狭小等因素的制约,采取少井提产策略,随着生产开发的进行,逐渐暴露出含水上升快、产能下降快等问题,从采油速度入手,通过与陆上油田开发情况对比,海上油田采油速度变化剧烈,明显的特征是产量波动大,而且波动幅度大,无稳产期;产量递减速度快,与其井网密度偏低、对储量控制程度弱有较大的关系;与S油田相比,在相同的油井井网密度下,其采油速度是S油田的3倍;油田油水井数比偏高,按照理论测算合理的油水井数比应该保持在1左右。后期可通过进行生产井转注,使油水井数比降低到一个合理的区间,是提高采收率的一个可行的措施。
2021年03期 v.23;No.108 16-19+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2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存良;岳红林;石洪福;王立垒;张俊廷;
优势通道的发育导致油田开发效果变差,如何快速有效地识别优势通道是中高含水期油田开发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为此,提出了基于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定量识别优势通道的方法。根据时间顺序选择不同时间段的注采开发数据,利用连通性模型分别计算各个时间段内注采井间的动态连通系数,并计算井组内动态连通系数的变异系数,进而通过比较同一注水井组在不同时间段动态连通系数变异系数的变化趋势,实现单井组优势通道的定量识别。变异系数呈变大趋势,则井组内注入水流向差异变大,优势通道发育的程度增大。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新方法进行了可靠性验证。将该方法应用于BZ油田某区块,对于油田后续调整提供了技术支持。
2021年03期 v.23;No.108 20-2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7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胡登强;周碧辉;张博;黄时祯;陈元勇;
为解决多年注水开发油田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占比增加,注水形成无效或低效循环等问题,进行了大孔道的识别方法研究。利用注水压降试井曲线近似90°弯曲和双对数曲线大开口、低径向流线的"异常"特征,进行大孔道预警。然后结合吸水剖面测井显示的窄幅吸水,佐证大孔道的存在。再以吸水剖面测井给出的实际吸水厚度重新计算渗透率,若渗流能力与相邻区域相比呈强烈突变关系,可精准识别大孔道。该方法将两种常用的动态监测手段有效结合,互为佐证,可靠性增强,可定量描述大孔道,为后续调剖调驱等措施提供依据。
2021年03期 v.23;No.108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洪;罗慎超;周碧辉;吴梅莲;张磊;
轮南油田注水开发多年,地层压力偏低,注水井压降试井资料受油压落零、液面下降影响,80%压降试井曲线形态发生"异变",导致储层特征识别不清、资料解释困难,采用井下关井工艺可以从根本上消除这些影响。钢丝投捞式井下关井工艺在轮南油田首次推广应用两口井,均获得了高质量试井资料,与前期所测资料对比,双对数曲线井储时间短,早期特征全,径向流明显,可供解释的地层信息丰富。
2021年03期 v.23;No.108 29-3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7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莉;耿小丕;王峰;杨瑞臣;
SiN_χ膜层作为太阳能电池的减反射膜起到了钝化和减反射的作用。在太阳能电池制备过程中,主要是利用PECVD(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设备生长厚度为70~85 nm的SiN_χ膜层。然而,随着生产设备连续运行,SiN_χ将不断地沉积在特气孔上导致工艺腔室中反应气体均匀性变差,进而影响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在实际生产过程中,PECVD设备连续运行约150 h,需要对设备进行约3-4 h的维护,从而降低了该设备的太阳能电池生产率,增加了太阳能电池成本。基于TRIZ理论,通过功能模型、因果分析对系统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进而利用矛盾矩阵获得众多方案。最终,将特气孔用液体隔离避免了SiN_χ的沉积,将PECVD设备的维护时间缩短到0.5 h,运行周期达1 400 h,大大提高了设备生产率。
2021年03期 v.23;No.108 33-3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0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胡宏利;王文伟;廖良金;邢海军;王蒙;胡晓微;
45ft蓄冷式铁路冷藏集装箱是中车石家庄车辆有限公司基于相变蓄冷技术研制的全新铁路冷链装备。为校核45ft蓄冷式铁路冷链集装箱蓄冷系统的结构强度,利用ANSYS软件的APDL语言建立了蓄冷系统的有限元模型,对蓄冷系统的关键部件及连接进行了合理简化,依据相关规范确定了蓄冷系统的载荷、计算工况,完成了静强度计算,按规范要求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判定。
2021年03期 v.23;No.108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6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赵玮;
利用STM32F103VET6单片机、步进电机驱动器、两相四线步进电机及麦克纳姆轮小车制作了可以在平面内进行全向移动的智能小车,该小车可以实现在平面内的前进、后退、左平移、右平移及沿中心旋转等各种动作。在系统中,通过STM32单片机输出PWM脉冲来控制步进电机旋转,通过调节电机驱动器上的细分可以有效地降低运行时的振动和噪声。该系统成本低,响应快,运行稳定,可靠性高。
2021年03期 v.23;No.108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8K] [下载次数:30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任贤英;
在高素质、综合性、实践性人才培养目标的引导下,实践育人发展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成为目前创新思想教育模式、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主要着力点之一。研究大思政视域下的高职院校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实现实践育人目标的顶层设计和具体方案,结合大思政教育理念要求以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措施做优化创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优势,为社会输送更多适销对路的人才。
2021年03期 v.23;No.108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8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兴;石树正;郑永杰;任志国;闫小军;吉欢琳;
高校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教育。高校赛事是对学生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验。开展基于赛事背景下的分层教学方法,包括从学科交叉培养,金工实习改进,实验平台创建,产学融合培养以及教师队伍培养等方面着手,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积极性,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改善赛事成绩以及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2021年03期 v.23;No.108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7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孟博;高婷;王振宇;
当今高校,大学生浏览短视频随处可见,并参与抖音创作的热潮中,抖音已成为时下大学生网络时代必不可少的应用软件。高校思政教育也随着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推陈革新发生巨大改变,抖音短视频对大学生群体的强大诱惑力,引起更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关注,充分认识抖音软件的使用特点并对学生思想政治观念可能带来隐患做防控。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是时下值得研究讨论的重要话题。
2021年03期 v.23;No.108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1K] [下载次数:4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郑阳平;曲佳;
在分析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通过国情和学情的分析,在互联网+和教育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以个性化教育理念为核心,坚持教书育人并重为出发点,融知识、能力与素质教育为一体,对课程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研究。以互联网云平台的载体,建设优质教学资源,研究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模式,提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本质和创新教学手段的应用方式,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学习的个性化教育教学方式,打造高等职业教育个性化新生态教育环境,通过"一带一路"的倡议,为高等职业教育创新人才的培养奠定提供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依据。
2021年03期 v.23;No.108 61-6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7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蒋定建;
学院石油化工技术专业(群)瞄准区域经济发展,依据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通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细化人才培养方案、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扩展专业教学资源、开展"三教"改革、强化师资队伍培养、扩展实训基地建设、提升科研和社会服务水平等措施,促使专业(群)得到高质量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新疆石油化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2021年03期 v.23;No.108 67-70+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1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孟冉;
"互联网+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微课等教学资源为支撑,以互联网学习软件为平台,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以"现场仪表安装实训"课程为例,以超星学习通为网络平台,在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和教学考核等方面研究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的构建。结果表明,"互联网+实训课程"混合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信息化教学进一步发展。
2021年03期 v.23;No.108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2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红玉;
通过分析在高等数学课堂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优势,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对如何在高数课堂教学中适当地渗入思想教育因素,帮助学生积极、正确的学习和生活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阐述。
2021年03期 v.23;No.108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9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亚男;
通过对高校大学生"自杀"产生的原因,开展挫折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提出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有助于干预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2021年03期 v.23;No.108 79-8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5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博;张振昶;胡靖宇;李松恩;姜爽;郝丛宇;
高职院校石油石化专业的创新创业实践存在着切入难、案例少、门槛高等瓶颈问题,严重影响该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提升。通过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利用技术化、小班化、融合化的教学设计,将石油石化领域创新创业与专业、行业背景相结合,使学生深入广泛地参与到创新创业实践中,最终实现提升学生创新素养的目标。
2021年03期 v.23;No.108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