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彪;王志强;温睿;李师吉;陈军;杨巍;
地震相是沉积相在地震剖面上各种表现的总和,代表了沉积物的层理和沉积特征,地震相分析是储层预测和储层特征定量描述的基础工作之一,通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地震数据分解为若干个窄频的模态分量,然后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对模态分量以及模态分量的重构信号进行聚类分析,这样能够很好的避免地震资料里的无信号干扰聚类过程,而且能够研究出不同窄频地震数据,所反映出的地震相特征。应用结果表明,1阶模态分量主要为原始地震数据的高频成分,能够刻画出地震相带的内部细节特征,2阶模态分量主要为原始地震数据的中频成分,能够刻画出地震相带外部分布特征。对1阶和2阶分量的重构数据体进行分析,所得到的地震相图相较于传统波形聚类,能够更加清晰地反映出有利相带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能够为有利目标的落实提供了证据,也为油气勘探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新技术。
2025年02期 v.27;No.131 10-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8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王辉;蔡振华;陈凯;张忠哲;张震;李文军;
海上油田由于生产平台的空间及井槽的限制性,对其产液能力评估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地面工程设计及升级的投入,因此对底水油藏产液能力规律的分析研究十分必要。基于油藏工程和渗流力学理论,通过分流方程和油水相渗曲线联合刻画出产液和含水的变化规律曲线。以理论为基础,通过实际油田矿场动态数据,采用大数据样本回归出实际油田的产液能力规律曲线,并通过对比分析,明确各个曲线的优缺点,为全油田在评估单井产液能力上提供借鉴和指导。
2025年02期 v.27;No.131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5K] [下载次数: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李聪;高婧;
针对南堡凹陷M断块天然水驱底水油藏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控制作用不明确的现状,建立油藏地质模型。运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开展原油黏度、隔夹层渗透性、厚度、规模、位置等条件差异情况下含水上升及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不同原油性质的油藏,隔夹层对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更大;对于同一原油性质的油藏,隔夹层发育规模和渗透性大小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隔夹层发育位置,相对而言,隔夹层发育厚度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不明显。依据研究认识,对南堡凹陷M断块天然水驱油藏中不同含水阶段的油井采用不同的治理对策,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2025年02期 v.27;No.131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李彦操;于雷;李蕾;
针对高浓度盐水中微乳液稳定性差、极易破乳的问题,研发了一种耐盐低聚型乳化剂SLMS。采用Schulman微乳液制备法,以SLMS为主乳化剂,优选10%NaCl和7.5%KCl为盐水相,白油为油相,正戊醇为助表面活性剂,制备出钻井液用复合盐水微乳液,室内评价了其粒径分布、耐温稳定性、抑制性和封堵性。评价结果表明,复合盐水微乳液D_(50)在44~55 nm之间,48 h变化率为0.45%;耐温达到160℃;2.0%复合盐水微乳液泥页岩一次滚动回收率达到52.31%,二次滚动回收率达到48.89%;泥饼渗透率降低率达到71.22%。钻井液用复合盐水微乳液在DB3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试验井段井径扩大率8.09%,较邻井显著降低,表明复合盐水微乳液具有良好的泥页岩地层稳定井壁效果。
2025年02期 v.27;No.131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张雨;张军林;路宗强;张昊;王东坤;
多地震属性是致密砂岩储层表征过程中的主要数据特征,甜点厘定是致密砂岩储层勘探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实践证实只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储层空间孔隙特征、厚度分布规律与含油气性即“地质甜点”的预测还不能达到致密储层勘探开发的需求,还需要对储层进行应力场分布及成因机制,天然裂缝分布特征等“工程甜点”进行刻画,应用“双甜点”刻画技术对致密储层进行综合评价,才能对其压裂开发进行更有效的指导,在此过程中,有效的多地震属性融合方法就显得尤为迫切;以地震资料预处理、岩石物理分析为基础,采用薄储层定量刻画、AVO流体预测为手段对致密砂岩的“地质甜点”进行刻画,同时结合FMI成像测井裂缝分析方法、应力场数值模拟,叠前叠后裂缝描述及脆性预测等手段,进行“工程甜点”预测,最后利用多属性数字融合可视化研究方法,对致密储层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实践证实,研究方法对致密储层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025年02期 v.27;No.131 3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9K] [下载次数: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张航;李圣慧;梁博;严小亮;李军;
以戊酸为脂肪酸模型化合物,在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基础上,运用B3LYP泛函在6-31+G(d, p)基组水平上对戊酸热氧化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设计了3条热氧化反应路径,分别为戊酸α、β以及γ位的氧化过程。对路径中的反应物、中间体和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了优化。通过内禀反应坐标(IRC)验证,证明假设的3条反应路径以及路径中的驻点的正确性。结合过渡态理论和活化能计算得出,戊酸分子和氧原子反应形成三种过渡态分别需要吸收能量266.4、262.6和268.8 kJ/mol,在β位形成过渡态所需能量最低,证明3条反应路径中路径(b)最容易发生,表明饱和脂肪酸热氧化反应中,氧化主要发生在烃链的β位。
2025年02期 v.27;No.131 40-4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刘芝亮;张建洲;
采用DP动力定位的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其电力系统需满足高冗余性与快速响应要求,以确保平台在复杂海况下的安全定位与连续作业。规范要求柴油发电机处于备用(STANDBY)状态时,能够根据负载变化自动启动并网,但传统启动方式因缺乏液击防护机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以DP3级动力定位平台为例,系统分析了柴油发电机STANDBY状态下的自动启停设计逻辑,重点探讨了慢转自检系统对液击风险的防控作用。通过对比无慢转控制与新一代慢转系统的性能差异,揭示了慢转功能在启动前检测气缸积液、实现预润滑以及缩短响应时间方面的技术优势。
2025年02期 v.27;No.131 45-4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卢辰;万小进;何瑜宁;程利民;劳文韬;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储层非均质性强、油藏高温高盐、调驱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了制注一体化调驱技术。通过采用“聚合物冻胶调剖+冻胶分散体调驱”组合调驱方式,首先使用聚合物冻胶段塞封堵主水窜通道,再以冻胶分散体封堵次级水窜通道,实现逐级封堵、深部液流转向及辅助驱油。制注一体化调驱技术利用小型集成化撬装生产设备实现冻胶分散体平台制备、在线注入等,并可根据调驱动态实时调节调驱药剂性能参数(粒径,浓度等)。突破了海上调驱传统的陆地生产、平台注入的施工方式,实现了从常规井口调驱向平台生产、在线检测、在线注入、实时调整的调驱新模式转变。该技术在南海西部油田进行了4井次矿场应用,措施后井组日增油达30 m~3/d,含水率下降超20%,作业工期较常规调驱模式缩减约40%,作业综合成本降低超50%,调驱效果超出预期。
2025年02期 v.27;No.131 50-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6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薛伟;张晓涛;孟庆宇;
深部含水层储热是一种利用地下含水层作为介质,将热能以热水的形式存储于地下含水层中的储能系统,非常适合热量的大规模长周期储存。建立了一个实验室规模的模拟装置来模拟局部储层的储能过程,以水作为储热介质,对储热的影响因素及储热参数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一个储热周期内,储热井附近温度随注入温度和注入速度的升高而升高;注采井中间由于离注采井较远,因此温度整体变化不大,但受注入速度影响大于其它因素,注入速度越高,温度增加越快;回灌井附近温度随注入速度增加而降低。随着储热/开采循环周期的增加,开采井的最低出口温度逐渐增加。不同因素对储热参数影响不同,随着注入温度升高,开采井的出口温度和取热功率逐渐升高,但储热效率逐渐降低;随着注入速度增加,开采井的出口温度、取热功率和储热效率逐渐升高。
2025年02期 v.27;No.131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8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崔志强;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后疫情时代,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模式,这就要求高校加强对专业教师线上线下融合教学能力的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例,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多层面对教师教学能力进行分析和重塑,探索提高专业教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能力的培养路径和有效策略,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师将线上线下教学融为一体,切实提升教师教学能力。
2025年02期 v.27;No.131 63-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4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姚令芝;周士凯;
为提高英语词汇学习效率,在研究了模糊逻辑、记忆周期模型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模糊逻辑的英语词汇学习系统。首先,利用IRT递归计算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并利用模糊推理机制为学习者选择合适的文章。接着,根据记忆周期更新和AHP来帮助学习者推荐合适的文章,使学习者保持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同时有效提高英语能力。通过仿真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词汇水平。仿真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所提系统的有效性。
2025年02期 v.27;No.131 67-7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0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莫再英;
高校的党支部建设是党组织与广大师生建立最广泛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基本稳定与发展,是党建工作的重要基础,现行高校党支部建设纵向分割运行,使得师、生党支部的分立设置成为高校“教”与“学”相背离的典型表现。针对新时代高校师生党支部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标党建“双创”要求中的院系党组织“五个到位”和基层党支部“七个有力”标准,提出了提升高校师生党支部建设质量的原则和路径,使用因子分析与体系建模的方法,来提升高校师生党支部建设的质量。研究结果表明,体系建模的方法对提升高校师生党支部建设质量起到规范性引领的作用。因此,提升高校师生党支部建设质量的体系模型可促进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工作协同发展。
2025年02期 v.27;No.131 72-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高洪涛;
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旅游管理高等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很多的问题,特别是普通本科高校中旅游专业教育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普通本科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不相匹配、旅游管理专业在学校专业体系中边缘化、学校与旅游企业和行业合作不够深入、毕业后的待遇水平相对不高等现实问题。最后提出了一些促进旅游专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些建议: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通过各种活动提高学校对专业的重视程度,校企协同做好学生就业关,关注学生的就业和未来发展等。
2025年02期 v.27;No.131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6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